风险提示

银保监会:防范"首月0元"诱导营销 勿被"免费"迷惑

在一些网络场景中,时有“首月0元”“零首付”“免费保障”“抽奖获取”等互联网保险产品广告页面出现,有的消费者在未清楚了解保险内容、保费缴纳等情况下,便被“免费”诱导而投保。这种营销引流模式存在诱导营销、信息披露不当等问题,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易引发消费纠纷或投诉。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今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清晰地认识到“免费”是诱导,极有可能暗藏陷阱和风险。

2021-10-22 10:53: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邓丽娟]

中国银行长沙市南桥支行成功堵截网络诈骗

近日,一位老年客户到中国银行长沙市南桥支行柜台办理一笔2000元个人汇款业务。柜员在受理业务过程中发现,客户与收款人非亲非故,收款人仅是客户通过网上认识的理财顾问,同时客户提供的汇款单收款人为个人账号,而客户坚持认为收款人应为某单位。经调阅收款人账户明细,发现该账户为近期新开账户,且账户资金交易对手集中,集中转出后不留余额,转入金额基本为2000元左右,极易让汇款人丧失警惕性,欺骗更具隐蔽性。

2021-10-18 14:57:2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彤 柳十嘉 唐璟思]

[编辑:邓丽娟]

预付卡“圈钱”套路深 消费维权难上加难

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商业预付卡消费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储值会员卡、礼品卡、购物卡(券)等在内的预付卡在便利支付、扩大消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预付卡经营者“跑路”频发的状况。

2021-10-18 10:17:5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邓丽娟]

警惕“明股实债”背后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金融领域中,风险往往呈现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强等特点,须对潜在中的“黑天鹅”“灰犀牛”格外注意。当前,在金融监管的具体实践中,应注重防范公司通过“明股实债”操作藏匿风险的违规行为。

2021-10-14 15:14: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彭 江]

[编辑:邹伟瑜]

剑指“假净值”!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方法生变 小心净值曲线“过山车”

还在“闭眼买”银行理财?今后可能行不通了!9月2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位银行业人士处获悉,部分银行正在对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进行调整——由成本法向市值法转换。简单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可能不会再呈现平稳向上的曲线,而是随着底层金融资产的市值变化有所波动——市场剧烈波动时,净值曲线可能“过山车”。

2021-09-30 10:30:25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邓丽娟]

监管升级 遏制“炒币”违法行为

虚拟货币监管正在升级。9月24日,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度强调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同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严禁投资建设增量项目,禁止以任何名义发展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2021-09-28 10:39:57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李国辉​]

[编辑:邹伟瑜]

多家*ST公司退市风险凸显 退市常态化 慎炒ST股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清速度加快,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公司有所增多,投资者欣喜于市场优胜劣汰生态加速形成的同时,也更加关注*ST公司的退市风险。那么,当前*ST公司退市风险如何?炒壳炒差风气是否消退?对于规避退市行为如何监管?

2021-09-24 09:44:5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华林​]

[编辑:邹伟瑜]

央地重磅举措落地 严打证券市场违法行为

针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央地重磅监管举措接连落地。日前,证监会牵头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强调继续聚焦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与此同时,包括上海、北京、新疆、湖南等在内的多地证监局也相继开展集中整治。随着“严监管”信号的持续释放,今年以来,一批重点领域的证券违法违规典型案件也进入处罚流程之中。

2021-09-22 11:42:3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罗逸姝]

[编辑:邹伟瑜]

今年来逾3400只基金限购

今年来,逾3400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或是暂停申购,9月份有逾250只基金发布了“限购令”。其中,不乏投资者心目中能赚能扛的“明星基金”。放着钱不赚,是何“神操作”?业内人士表示,“限购令”背后也有苦衷。

2021-09-17 09:19:55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元臻]

[编辑:邹伟瑜]

警惕房地产不良贷款“双升”

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陆续披露完毕,房地产领域信用风险再度引发关注。记者梳理半年报发现,不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大部分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双升”。

2021-09-14 15:56:1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子源​]

[编辑:邹伟瑜]

热点排行